在唐朝一大家子里,最会“升职加薪”的还不是哪个王公贵族,而是一群已逝的皇子。你没看错,唐睿宗的六个儿子,除了最小的早早夭折,其他五个全都被封成了皇帝或者太子!这数字看起来比有些朝代皇家的活人帝王还要多。唐玄宗李隆基,亲自给自家兄弟一个个追封“皇帝”“太子”,让家谱直接炸出了历史纪录。问题来了:他只是家庭情深,还是另有隐情?唐朝的兄弟情里到底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暗流和算计,这一出“家庭伦理大戏”到底在讲些什么?今天咱们就要扒一扒这个“兄弟连升职”的背后故事,看看那些被追封的皇子们,究竟做了啥才让千古帝王也要为他们“加官进爵”。
同样是兄弟,王朝里有人刀枪相见,有人却被“升职”到坟头。李隆基成了皇帝后,不光自己风光无限,还让身边兄弟们死后都穿上龙袍、坐进家谱的头等舱。“让皇帝”“惠庄太子”“惠文太子”“惠宣太子”……明明没一个真的坐过皇位,却像集邮一样齐刷刷封了个遍。有人看热闹,有人疑心重重——有人说这是兄弟情深,李隆基人美心善;可有人摸着下巴怀疑,他是不是在借机洗白家族过往、稳固皇权、堵悠悠众口,甚至消化那些历史上的老“伤疤”?真是兄弟情深,还是面子工程?家族大和解演得这么壮观,难保背后没有几副算盘。“李家皇朝能靠‘追封'就洗净以往的血腥内讧史吗?”问题抛出,这出大戏的玄妙立刻吊起大家胃口。
先从老大“让皇帝”李成器说起。这位大哥年纪最大,但性格最擅长见风使舵。当年因为是嫡长子,一度当过太子,可惜遇到的是女皇武则天,皇子一夜变皇孙,“阶级掉头发”。唐中宗李显上台后,赏了他个蔡王称号,他倒反复推辞,最后安安稳稳守着个低调的郡王。李隆基当太子、大权在握的时候,这位大哥识相地递交报告退出竞争,堪称“佛系接班”。换了旁人,可能就忍不住跟弟弟掰扯两句了。他让位换来的,就是唐玄宗对他百般恩遇,退休生活混得比多数“同龄皇子”滋润得多。
再看二哥李成义,原本存在感最低,母亲家里还出过事,差点全家沦为奴仆。等到李隆基风头正劲的时候,李成义也学会了“做人要深得时务”,第一时间站队三弟,弄得兄弟和睦。就连后来太平公主想拉这俩哥做“小团队”分庭抗礼,人家都忍住没下场。一面是家族和睦表面文章,一面是内部权力站队的深思熟虑,这样的操作让旁观者也得服。
这样的例子在普通人眼里再熟悉不过:碰上家里分家产,有人看破不争,有人借机攀交好;有兄弟让步不爬头,也有阿谀奉承求安稳。人心如水,你看不见它最长的一段,也难以预料它会流向哪处。
一切似乎都和和气气,李家兄弟团就像童话故事里演的一样,没人争没人抢,仿佛祖上传下来的“兄友弟恭”理念突然复活。不过,这种和平背后其实满是小心机。在唐朝之前,皇家的兄弟是出了名的“你死我活”。玄武门之变是哥哥杀弟弟、兄弟反目的活教材,李家“血雨腥风”的传统,曾经一直上演不停。皇宫的墙壁都知道:“兄弟就是下一个对手”。
而李隆基的这次集体追封,真就能让“兄弟反目”成历史?城里人不信这个邪。特别是朝中老成谋国的大臣们,看到这一幕时都琢磨:是不是在掩盖什么?有人悄悄嘟囔,家族短暂的和睦,只是冰山一角,唐玄宗的用意恐怕不是为了真心表达情感,反而是在别人面前立个“仁义皇帝”的好人设,换口碑也换稳定。而且即便兄弟和睦,也难保子孙后代不会再起腥风血雨。
反方声音不绝于耳:面子功夫做得再好,底下遗留问题也没露出一根苗,给兄弟们追封不代表李家血腥传统就真的被洗白了。到底是真恩情还是假逢场,历史会慢慢揭晓答案。
正当大家以为李隆基只是在走程序、攒人气时,剧情来了个大反转:这些兄弟们其实是他皇位的“抬床人”。当年太平公主和武则天势头正猛,李隆基地位还没稳,一个差池就会鸡飞蛋打。要不是李成器、李成义在关键时刻主动表态、拉兄弟一把,恐怕李隆基这皇帝还真轮不上他。“先天政变”的生死关头,几个哥哥不是抢茬做老大,而是帮着三弟扛事。什么叫患难见真情,这就是活生生的证明。
而另外俩兄弟李隆范、李隆业,更是在这场宫廷政变里充当得力助手。说到底,这几位没谁真傻,聪明得很。他们知道个人力量有限,兄弟同心还真能搬倒外敌,用一句现代话讲,就是“团队win”。正因如此,李隆基后来回赠的荣誉和追封,其实是有来有回的情分。
反转又来了:追封是为了兄弟“并肩作战”立功,也是要堵死外界的后话,掩盖以往皇族“自家人打自家人”的恶名。表面上是大唐兄弟情深,实际上是在给自己稳皇权、安人心打基础。唐玄宗干脆一次性追封到位,不再留后患,也让后代少了点口舌。“一封了之”,兄弟情、人心、历史名分都全了。
表面上风平浪静,唐玄宗这套“温情牌”似乎让朝堂上少了很多风浪,甚至让百姓也跟着拍手称赞。不过,历史可不是演电视剧,问题马上又冒出来。子孙后代并没有因此就成了和气一家的模范。例如唐玄宗自己的儿子们,结局一个比一个惨,安史之乱爆发,割地求和,家国破碎。皇家照样兄弟阋墙、骨肉分离,有的被逼死、有的流亡在外。上一代刚刚洗刷“兄弟血案”,下一代照样乱成一锅粥。
细细琢磨,兄弟们的风平浪静,难保不是李隆基一个人强压出来的假象。只要威望一弱、皇权一松,家族矛盾就可能再度爆发。而且,对待自己儿子的态度,唐玄宗也实在谈不上厚道。对外树“仁兄”名声,对内却是另一副面孔——曾孙太子们的命运,比谁都惨烈。
各方立场从此产生巨大分歧:一派觉得兄弟间的温情只是短暂,实际难消根深蒂固的权力斗争;另一派却认为追封举措虽然治标不治本,至少给家族斗争按了一下暂停键。和解无望,分歧越来越大。
李隆基“追封兄弟”这招,说到底跟咱老百姓家里每逢过年非得做顿团圆饭差不多,看着热闹,实则各打各的算盘。表面上一片祥和,背地里小心思不少。你说追封兄弟能就此彻底断了皇族窝里斗的风气?我真是佩服你的乐观。“李家家风正好,兄友弟恭,天下无忧”,这听着真让人羡慕。不过,别看戏演得好,历史上真正能靠封封谥号扫净家门恩怨的主儿,还真找不着几个。就算给祖宗祖奶奶全追封一遍,子孙后代照样能打成狗脑袋。走过场、做面子工程人人会,可别让自家彩旗飘得太高,把底下有点脏的事都遮得严严实实,结果一刮风全飞跑了,什么都剩不下。说好听点儿,这叫“以和为贵”;说难听的嘛,就是掩耳盗铃。追封兄弟就能改王朝根上的病,这要成了,也不用这么多朝代出“玄武门”了。
李隆基追封兄弟是大唐家族情的温情体现,还是想给历史血案贴个高级标签?你觉得这种面子功夫真能改变皇权家族血雨腥风的老问题吗?有人说历史是进步了,也有人哭笑不得,说豪门恩怨终究难断。你觉得朝代江山靠“追封面子”就能保太平,靠谱吗?欢迎在评论区对喷。
倍顺网配资-股票配资越大配资-配资盈利网-配资公司资讯门户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